close

違章天堂             

           我幾乎是含著淚水將整部片看完。

        片名《違章天堂》是相當有巧思以及富有意涵的,天堂是指死後的美麗世界,在這部片子裡面它代表著相當多層次的含意,其中最表層的,便是貫穿整部片的最突出的建築物-一棟菩薩造型的「靈骨塔」。而整部片的主軸便是圍繞著故事的主人翁阿珠婆(謝月霞飾)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位靈骨塔銷售員,銷售員不斷地向阿珠姨遊說使用靈骨塔的好處,阿珠姨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接受,並且也慫恿全村的人一起「口甲好到相報」,買一個美麗的天堂夢,而在花了畢生積蓄買下了靈骨塔位後,才透過新聞報導得知靈骨塔是山坡地上的違章建築,而政府為了貫徹打倒違章建築的決心,決議要馬上將它拆除,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阿珠姨馬上召集全村人馬要進行抗議,從有人支持到孤軍奮戰,在整個抗議的歷程中,這部電影帶我們剖析了社會相當真實的一面,小人物的悲哀與堅強、政客對於議題的操弄,看似公平的法制社會處處透漏著權利宰制的關係;《違章天堂》透過對死後世界的嘲弄與不合人情的期望,以及小人物辛酸的抗爭過程,帶著觀眾看透台灣社會自由民主假象背後的種種不平等以及悲哀。

        阿珠姨好打抱不平,相信任何事情只要抗爭就會有希望,且為她自己所相信的事情付出她的熱情。從相信銷售員所說的:火葬進靈骨塔比起傳統的土葬才是更為「進步」的觀念,因此開始不斷的向同村的老人們灌輸火葬的進步觀念,甚至還主動號召起了「天堂旅遊團」去參觀靈骨塔,以至於到後來,發現被靈骨塔業者擺了一道,所發起的抗議,都可以見到她的熱心及樂觀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她卻也是悲觀的,她將現下生活中所有的窮困和痛苦寄託到死後的世界,以至於花了畢生積蓄在看似高級的靈骨塔裡一口氣買了二十個塔位,希望死後她可以在另一世界與家人們享受更好的人生;在抗爭的標語上阿婆大大地寫著「還我墳墓」,如此理直氣狀卻又顯得滑稽的標語卻道盡了她的辛酸與訴求,花了積蓄買塔位錢卻拿不回來,連死後唯一的精神寄託也被剝奪,在整個劇情脈絡下,我們瞭解所謂的拆除靈骨塔是在官商勾結的情況下的獲利行為,而其中的犧牲卻是無辜的老百姓。

        在抗議的過程中有那麼一段,阿婆隻身坐在縣政府大門口,立起「還我墳墓」的大字標語,警察開始嘗試勸離,政府的女性工作人員也和顏悅色的希望阿婆離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從小所謂主持正義的警察伯伯不過是政府維持表面和平的工具,背後的老闆是政府,對於受了委屈的老百姓們,所謂的不公不義,卻被一切應該符合社會表面的秩序,例如縣政府前面這樣做很難看等等的理由所掩埋和嘗試隱藏。而老百姓們只能在所謂的「合法性」範圍下活動,必須透過填寫請願書等等,將事情化成渲染效果較低的文字,在經過一段類似於黑箱作業的「合法性」程序下才能讓訴求被看見(又或者是說被一般化或忽略),所有我們以為是理智的解決方法,只不過是政府為了讓一切看起來似乎沒事或者是有人在處理的一齣戲碼,在理性化的過程中我們被制約被催眠,劇中有一位警察在教阿婆寫請願書時這麼說道:「政府裡面的人吃的都是屎,你在那邊喊對他們來說完全不會臭,但你只要在紙上寫一個屎字,他們就覺得臭了!」這麼一段嘲諷,值得深思。

        「理性的社會」是一個漫天的謊言,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這樣的感受更深刻了,透過「理性」的思惟,人們的行動模式被僵化,變得無法容忍超出秩序外的所有人事物,甚至傾向於忽略,阿婆的抗議換來的是行人以及立法委員的漠視,現代社會看似有公平的申訴管道,看似有機構可以解決發生在社會中所有的不公平,這讓我們易於感到安心而且滿足,而進一步認為所有的抗議活動都是一種「脫序、不明理」的行動,且所有這些行動是必須經過申請讓政府認可才可以「合法」為之的,看似多元發聲的社會其實設立了種種的障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