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羅大佑,圖片來源:《樂人志》

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為《民歌40》一書書影,圖片取自:http://ppt.cc/bT1e2

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 樂團Bill Haley and the Comets,引自:http://ppt.cc/kKU5a

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立音樂精神的歷史形構

前言

在上一章,透過現象的整理與文獻的爬梳,我認為要識別臺灣獨立音樂除了從其產業結構來看之外,更必須意識到在臺灣獨立音樂的運作過程中存在著某一種想像的共同體,雖然在不同的樂風、生產行銷模式以至於不同音樂場景、社群網絡的包圍下,呈現著多元發展的樣貌,但同時卻又具備著相類似的外觀,以「獨立音樂」自我標誌著,透過不同的論述資源區分出我群與他者。

        而這些獨立音樂工作者用以區別我群與他者的特質包含三項,分別是D.I.Y自己幹文化、原真性、臺灣國族意識以及與社會運動的親近性等。我認為要理解獨立音樂,並不能僅僅將其視為一種符號、一個場景甚至是一種音樂風格,在某種程度上它同時亦是一個歷史範疇,與當代臺灣社會的發展現況有著相當緊密的連結。若拉開歷史的縱深,我們會發現「獨立音樂」現象在臺灣通俗音樂[1]的發展歷史當中,並非唯一特殊的存在,而是可以被放在簡妙如〈臺灣創作音樂的意義軌跡〉一文裡所謂的臺灣創作音樂的發展軸線:

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立音樂怎麼談?-文獻回顧

        在文獻回顧中,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說明近來的獨立音樂研究者如何界定獨立音樂?又是如何談論獨立音樂?由此一方面呈現台灣獨立音樂完整的樣貌,另一方面則嘗試提出理解台灣獨立音樂的另外一種途徑。第二,從相關的獨立音樂研究中,確立台灣獨立音樂的現象。

Hartley ( 楊祖珺譯,1997 190) 認為「獨立」表示一種規模及對照,並不含有本質上的特徵,多半用來指涉主流之外的文化主體。在一個國家的文化生產中,「獨立」指涉那些帶著自我意識,且在自己的領域中反對主流娛樂的生產和實踐,它包括了許多意涵: (1)不同的、另類的或對立的生產過程; (2)不同的美學;(3) 不僅關心作品題材或財務回收,同時也會從自身反省; (4)和閱聽人不一樣的關係,使閱聽人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 (5)所服務的是一群「支持者」 (constituency),而不是「大眾」 (mass)轉引自林怡瑄,2003

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談獨立音樂?- 緣起與問題意識

(一)前言

        2006年,我聽著從朋友那借來的MP3,耳機裡依序傳來羅大佑的〈阿輝仔飼著一隻狗〉與羅百吉的〈吹喇叭〉(音樂尚未開始,羅百吉便用略帶輕浮、事不關己的語氣說著:「接下來這首歌是限制級的,未滿十八歲的請靠邊站[1]」),電吉他快速的強力和弦銜接著台式電音特有的節奏,對政治批判的黑色幽默伴隨著少年放蕩的情慾流竄,沒有MTV台上無限播送著的天真夢想,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愛情故事。我好像知道了什麼卻又好像不是這麼清楚,模模糊糊的,我只知道這些歌曲跟我以前聽過的所有音樂都不太一樣,卻又說不上來。同年夏天,我在唱片行裡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張非主流樂團的CD,潑猴的《革命》,主唱小天宣稱要當「獨立音樂」的領頭軍顛覆主流音樂圈,「他媽的革命就是要作到他媽的嗝屁[2],他說得激情,少年的心也被鼓動著。這是頭一回,我對「獨立音樂」有了明確的想像,就像楚河漢界般,兩軍的對壘,獨立與主流的勢不兩立,一條界線粗魯的橫亙在兩個陣營之間。

        一方面號稱以「非主流音樂」、「獨立音樂」為主軸的音樂祭陸續展開,知名如春天吶喊、野台開唱、大港開唱、貢寮海洋音樂祭,在每年開唱時總能在報紙上佔有一席版面;另一方面爭取音樂展演空間合法化的相關議題也成為年輕人之間的熱門話題,甚至成為參與公共議題的途徑。每個禮拜在各音樂展演空間所舉辦的樂團演唱會在夜晚大放光彩,北台灣的The Wall、地下社會、女巫店、Legacy…等,中部的老諾、迴響和TADA,南台灣的駁二、TCRC,東部的賣捌所、鐵花村等承載著各地青年的搖滾夢,開展出台灣獨立音樂的搖滾光景。

文章標籤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