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昏鯨魚  

【全文同時刊載於清大圖書館部落格:讀步水木間】 

 

          翻開這本書讀沒多久便輕聲地笑了出來,笑著笑著越發無法克制的大笑了起來,一邊對著坐在身旁的人說:「我真的無法讀懂這樣子的小說!」;我並不曉得用「想像力豐富」這樣子的語句去形容這本小說是否精確,但閱讀過程中,包冠涵筆下所勾勒出來的場景、事件以及對話,的確帶我到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幾乎可以確定書中故事演員所排練、交談的二次元場景,是我們所熟稔到不能再熟的這個世界,我們可以輕易的從腦海中汲取豐富的資源,去拼湊、想像書中的背景:吵嚷的馬路、閣樓的房間、烏煙瘴氣的城鎮以及那間我們常常不經意相遇的,那個街角的咖啡店;但書中彷彿自然而然發生的事件與對話竟像是來自不同的時空,也許是三次元的、四次元的奇妙幻境。常常,跟著包冠涵文字暢遊在幻想中時,游著游著便失去了方向,甚至遺忘了作者的筆尖走到了何處。

 

 

          包冠涵的短、中篇小說就像一幅又一幅,畫中充滿許多驚奇、扭曲、奇形怪狀之人事物的繪畫,上回讓我有相同感受的創作,竟是台灣獨立樂團八十八顆芭樂籽的歌曲,但差別在於芭樂籽的創作中所投射出來的畫作雜揉著荒唐、暴力與寫實,用廣告顏料在畫布上好用力的塗上濃濃的鮮艷色彩,像是要吞噬掉所有空白一樣;相反地從包冠涵的文字中所看到的圖像,卻是安靜的、天真的,有點像是小孩子的蠟筆畫,也像用色鉛筆在全開白色圖畫紙上溫柔掃過的淡彩色畫作,畫中有人、有動物、也有打扮的像人的動物,他們彷彿都真實的存在過(即使我們都知道也許他們並不存在),藉由與那些半真半假的,被過度誇飾描繪的人與動物人的對話過程,作者彷彿也透露了一部分真實、一部分虛飾的自己。

        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讓人很難不沉浸在他所描繪出來的故事和場景之中,每個語句都像是在用最精練、簡單的文字承載著具有哲思的悠遠意境:讀〈最悲傷的一天〉,我真覺得總有一天也能夠遇到那只最悲傷的藍色三角小風箏,我們會像小情人一樣縮在床頭交換著彼此生命中那些破碎的故事;讀〈鱷魚〉像是看到了披著鱷魚皮的邱,張著血盆大口,對著你易碎而企欲書寫的心流下一滴好久好久以前的淚。他是這樣一個書寫者,他的字句、他的巧思、他的天馬行空,如此令人感到著迷,閱讀過程中,總好奇他腦中的思緒是如何流竄,又是如何寫下一則又一則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你會願意短暫地讓他的靈魂進入你的軀殼,希冀他乍現的靈光也在自己的腦海中掀起波折。

這樣的書寫者總是讓我害怕,接著我竟不知不覺得開始嘗試、揣摩包氏的思考模式、包氏的書寫風格、包氏吃飯的喜好、包氏的品味、包氏的…,整個人像是被植入了第二個人格在自己的身體內發酵、交談、爭吵、衝突,漸漸地發現自己好像不再是原本認識的(那個有點笨拙、遲鈍的)自己,從驚懼中恍然大悟,回過神來才發現這個妄想敲昏鯨魚的作家竟是如此的讓人無法捉摸。(官維,2013)

 

 

arrow
arrow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