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9777787_e02ec367dc_b-620x371    

               「CC License from Flickr User LexnGr」

 

【全文同時載於清大圖書館部落格:讀步水木間

      

  「食物」這個詞彙具有有種詭譎的魔力,在我們輕啟薄唇,淡淡地念著它、讀著它的時候,似乎總能輕易地感到這個詞語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熟悉感,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剌剌的出現,帶著一種蠻橫卻又溫順的姿態穩穩地安插在我們每一天的行動中某一個不可被忽略的部份,透過飢餓時的想像與吃食來與它產生慣習性的聯繫;但我們仍對這個詞彙感到陌生,這已遠遠不僅只是我們並不習慣於用「食物」這個總括性的名詞來借代我們一整天下來所享用的三明治、滷肉飯、雞腿飯、珍珠奶茶、蚵仔煎等,箇中因素更是因為我們早已習慣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片段、小角落,它已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更易於忽略它在我們的生命中所扮演的,在不同層次、意義上的角色。而這三本關於「食物」的書籍:《舌尖上的旅行》、《食物的歷史》、《食物情緒大解密》,透過這幾本書,便將帶我們重新探尋、發現「食物」在我們短暫的生命旅程當中所蘊含的意義與象徵。

 

舌尖上的旅行  《舌尖上的旅行》

「食物」的亨調方式與種類,總是伴隨著國家、地域與文化的不同而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對於樂於耽溺在旅途之中的旅人們來說,「食物」並不僅僅是「食物」本身,它紀錄著旅行的足跡,透過舌尖、味蕾的記憶喚醒我們對於某時某地的片刻回憶,它有時更是鄉愁,對於旅居在外者不可被取代的存在。日本著名的背包客作家中村安希走遍世界各洲,在她所寫作集結出版的散文集《舌尖上的旅行》一書中,便詳實地紀錄、描寫著圍繞著不同異地風情的食物所延伸出的故事,伊索匹亞的「銀介拉」初食總令人感到難以下嚥,卻成為了中村安希再一次踏上伊索匹亞國境的重要理由,因為一杯綠茶在巴基斯坦走入了兩個男人的情感世界,莫三比克的的椰奶木薯伴隨著熱情婦人的扭動與哼唱;伴隨著各種怪誕或美味的異國食物,在在為作家紀錄下沿途地人情風景,透過味蕾的記憶與食之慾望的滿足,讓作家在她的旅程中寫下最豐盛的註腳。

 

《食物情緒大解密》

        食物不僅能夠深深刻下作家旅途中的種種情感流溢,透過研究選擇它、吃食它的過程,食物也能被放在科學客觀的視角下被檢證,在《食物情情緒大解密》一書中,心理學博士Doreen Virtue透過理性之筆詳細描繪出人與食物之間緊密又神秘的連結。Doreen運用她的心理學專業,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抽絲剝繭般地分析人類在選擇吃食的過程中縝密的心理運作,細緻地解讀出(被選擇的)食物背後所隱藏的情緒密碼,深入淺出的剖析情緒、食物與人的行為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食物的歷史

《食物的歷史》

     


「革命」兩字,不免想到轟轟烈烈的戰役抑或是舊有科學技術跨越性的進步所帶來的社會大改造,但我們難以想像的是,每天早午晚餐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碗裡盛的盤裡裝的食物,在歷史上竟然也整整經歷過了八次大大小小的革命,才成為現今我們所理解的樣貌。舉凡從烹飪技術的發現/發明到微波爐的使用,都為人類的飲食習慣甚或是社會結構造成細微但深遠的改變;吃食的意義,在歷史變化的過程中,已經不再只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在現代食品工業的包裝下,吃食變成一件細緻且攸關身體疾病與健康的大事,「吃」不再是自然而然的生理反應,而是經過縝密計算(卡路里、營養成份)過後的行動。   談到

透過《食物的歷史》一書,讓我們從歷史巨觀的維度上,綜觀了食物與社會之間千絲萬縷的相互變化,也更讓我們深刻的體悟到,「食物」在我們最普遍的日常生活中所牽涉、具有的社會意義,甚而是它是如何地客觀、深刻的反應著社會的脈動,而與我們的生活細膩的鑲嵌在一起。

 
 
 
 
arrow
arrow

    U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